×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微信

  • 微博

取消
  • 关键词:

第一船东国背后仍有隐忧

作者:徐凯

来源:

在航运业,希腊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船东国。不过,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统计数据,按总吨位计算,近期我国船东所拥有的船队规模已达到2.492亿总吨(GT),略高于希腊船东的2.490亿GT,成为全球最大船东国。

这固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洞察全球第一的背后,不难发现仍存在不少隐忧,这些或许更值得业界关注与思考。

首先,按照货量计算,我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货主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国、最大造船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现在才成为全球最大船东国,从时间上看并不算早。

其次,我国第一大船东国的排名是以船舶总吨计算的,如果以载重吨计算,我国还不是第一,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船队中的集装箱船占比较大。总吨是一个体积概念,载重吨是装载能力的概念。由于集装箱单位体积装载的货物重量远不及干散货和液货,因此,集装箱船数量多更容易提升总吨数量。

但是,规模大未必是件好事。船舶作为一种重资产,需要成熟的金融、交易、供应、管理等能力配套,否则资产回报率反而不尽如人意。

应该看到,我国航运业长期存在重视货量,但相对忽视船舶的情况。在集装箱运输领域,上海航运交易所早已是全球集装箱航线定价的引领者,但在船舶方面,运力数据还需要依赖英国克拉克森提供。缺乏自身的船舶交易、船舶数据积累,缺少船舶海事服务能力,是我国航运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追赶新加坡、伦敦等城市最需要补足的缺陷。

最后,船队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船舶数据及海上导航服务缺失,是我国亟待克服的缺憾。

例如,近两年我国LNG运输需求和汽车运输需求井喷,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运力规模仅处于全球第二梯队;我国船舶在国际航行中,还需要依赖美国、日本等国提供的气象导航数据,这有可能成为未来“卡脖子”的风险点;日本在新加坡建立了信息共享中心,以反海盗的名义谋求监控和控制马六甲海峡,此举对于航路安全具有潜在威胁;我国船舶交易和船舶服务缺乏数据标准和规范,数据不能很好地沉淀……

目前,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正着手申请交通行业标准《船舶交易数据技术要求》的立项工作,此外,中国船东协会也支持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开展《航运大数据 船舶 1部分:数据分类与代码》标准立项。希望包括行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航运企业、造船企业等在内的业界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提升我国在船舶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使我国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航运强国。

作者系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航务周刊官方微信”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58678896

相关推荐

作者

{{twointroduction.specialColumnAuthorName}}

个人详情
{{twointroduction.specialColumnAuthorIntroduce}}
船期查询
在线阅读 更多 >>

第1390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