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微信

  • 微博

取消
  • 关键词:

三个“全国首创” 展“中国洋浦港”靓丽名片

作者:张婉瑶

来源:


--------------------------------------------------------------------------------------------------------------------------

导语:在“中国洋浦港”国际船籍港制度建设中,三大方面内容属于全国首创。

--------------------------------------------------------------------------------------------------------------------------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正式发布《关于优化“中国洋浦港”籍船舶服务举措的通告》(简称《通告》),推出十大政务服务举措。该局全力为航运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航运业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进。

7×24小时登记办证服务、紧急技术咨询,96页的“场景式业务清单”“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登记服务处处长张丹竹告诉本刊记者,这些关键词,是该局凭实力出圈的秘诀。

随着“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入籍“中国洋浦港”船舶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争创我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集成创新的成功范例?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从实际出发,对海事业务办理中的难题“各个击破”。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登记服务处处长张丹竹


海事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此次《通告》聚焦航运企业关切,围绕船舶登记业务、船舶检验服务以及海事政务“一网通办”系统相关业务,全方位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有效破解航运企业在船舶证书文书办理等手续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推进海事政务服务效能跃升。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推出十大举措,力图打造“中国洋浦港”服务新标杆。十项举措围绕“中国洋浦港”籍船舶全生命周期,聚焦航运企业关切,分别是:国际船舶登记“特殊办”、船舶证书文书“导航办”、船舶转籍登记“动态办”、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不见面审批“网上办”、特色服务“专员办”、船舶证书到期提醒“响铃办”、跨部门联动“协同办”、航运政策查询“一站办”、远程服务“云帮办”等。

张丹竹向本刊记者解释了《通告》中的细则。以不见面审批“网上办”为例,针对船舶名称预留等8大事项,申请人可通过海事通APP、海事“一网通办”平台或中国海事综合服务平台线上办理。此外,针对船舶所有权登记等6大事项,创新尝试远程视频核验方式、双向邮寄等手段,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海事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

船舶证书文书“导航办”,创建长达96页的船舶业务“场景式清单”,全方位覆盖了船舶境内外转籍、新建船舶登记、融资租赁、船舶买卖等海事业务场景,回答了“办什么”“怎么办”“去哪办”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该局还设立国际船舶登记服务专员,提供7×24小时登记办证服务、紧急技术咨询,并提供电话、微信和邮箱三重响应渠道。

 

“中国洋浦港” 船籍港政策优势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于2024年11月29日在海南洋浦揭牌成立,是全国唯一的国际船舶登记管理机构。作为海南海事局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的登记、综合质量管理、检验监督、船旗国服务、政策研究等工作。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揭牌仪式

登记服务处负责“中国洋浦港”籍船舶登记,负责签发有关海事证书、文书。此外,该局还设有综合办公室、航运发展促进处、质量管理处。

张丹竹告诉本刊记者,《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全岛新增航运类主体近700家,截至4月初,“中国洋浦港”籍登记在册国际船舶共56艘,国际运力达到570万载重吨,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稳居全国第二。船舶类型按用途分,包括油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杂货船、散货船等船型,平均船龄8.2年。

选择“中国洋浦港”作为船籍登记港,原因是“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核心政策优势突出,从国家层面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来看,有三大亮点。

首先,船舶外资股比不受限:在自贸区(港)进行国际船舶登记不受“中方投资人出资额不得低于50%”的股比限制。

其次,开放的船舶检验制度:放开入级检验和逐步放开法定检验的政策,为国际登记船舶提供了更多的检验选择,推动了国内外船级社的进一步合作。此举旨在深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提升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允许外籍高级船员在中国籍船舶任职:确需外国籍船员担任高级船员的,应当取得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承认签证。

从海南省的层面来看,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海南特有的“中国洋浦港”航运相关政策不断释放红利,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进口运输船舶“零关税”政策: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约免征船舶货值的23.17%。

第二,船舶出口退税政策:境内建造船舶登记“中国洋浦港”籍且从事国际运输的,实行增值税退税。

第三,船舶维修零配件“零关税”政策:企业进口符合政策列明的零部件用于维修登记在海南省内船籍港的船舶,进口的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第四,企业所得税15%:注册在海南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税。

第五,个人所得税15%:在海南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包括航运领域),个税实际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

此外还有境外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船舶登记奖励、国际船舶岛内水路运输放开、外籍人员参加国内船员考试等多项政策优势。

从国家层面、海南省层面来看,“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三个“全国首创”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海事局,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建设中,“全岛一港”国际船舶登记、“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船舶临时所有权登记制度等三大方面内容属于全国首创。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首艘登记船舶发证仪式

 

具体来说,“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海事层面的政策优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全国首创“全岛一港”国际船舶登记: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的国际船舶船籍港为中国洋浦港。

第二,全国首创“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从三级审查制度简化为初审、审批两级审查程序。

第三,全国首创船舶临时所有权登记制度:允许船舶所有人在暂时无法提交船舶所有权取得的证明文件原件时,凭船舶所有权取得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或者扫描件申请办理临时船舶所有权登记。这一制度创新极大地便利了航运公司提前取得船舶权属证明,为船舶融资等业务提供了支持。

第四,跨部门协调机制:实行“中国洋浦港”籍船舶的安检“海外预检”新模式,并充分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海事、交通、船检等单位的国际船舶移籍登记的信息,实现船舶业务全流程化、自动化的协同办理。

第五,船舶综合质量评价及分级管理制度:将船舶质量、船员情况、企业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等方面纳入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船舶实施分级管理。

在海事层面实现“全国首创”“全国唯一”,反映了海南国际船舶登记服务不断突破、持续创新。

 

推动核心政策落地

如何接住“中国洋浦港”政策优势带来的泼天的富贵,推动服务落地?张丹竹总结了“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的目标,分析了该局的未来规划。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首艘登记船舶

从目标的层面看,深入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海南省、交通运输部的工作部署,以“立足海南、引领全国、服务全球”为战略定位,按照“服务便利化、管理法治化、发展国际化”工作要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动完善“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核心政策落地,建立高效便捷的“中国洋浦港”船舶登记程序,提升船舶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政策法规动态跟踪研究,促进航运要素聚集,完善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航运竞争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提供有力支撑。

张丹竹说:“下一步,海南国际船舶管理登记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统筹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集成创新和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加快构建一套适应高水平自贸港建设,比肩航运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制度体系,全力打造我国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的重要窗口,努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作出新的贡献。”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航务周刊官方微信”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58678896

相关推荐

作者

{{twointroduction.specialColumnAuthorName}}

个人详情
{{twointroduction.specialColumnAuthorIntroduce}}
船期查询
在线阅读 更多 >>

第1390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