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
导语:淘汰旧船,弥补船型结构“短板”,万海航运的最新大船订单,来的正是时候。
--------------------------------------------------------------------------------------------------------------------------
近日,台湾第三大班轮公司万海航运公布两笔新造船订单,共订造8艘16000TEU甲醇双燃料预留集装箱船,总价值14.96亿~16.32亿美元。这批新船将超过其三年前同样在HD现代三湖和三星重工订造的18艘13100TEU船舶,成为万海航运船队中载箱量最大的船舶。
长期以来,万海航运以精细化运营和极高的绩效管理,以及在行业低谷时依旧稳定的业绩表现,被业界称之为“绩优生”。但在当前行业新趋势、联盟大变局等影响下,万海航运似乎也在转变运营思路,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首造大船 重返欧线?
根据万海航运公告,此次订造的4艘16000TEU型船由HD现代三湖(HD HYUNDAI SAMHO CO., LTD.)承建,每艘船造价1.86亿~2.04亿美元,交易总额7.46亿~8.16亿美元。另外4艘新船由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承建,每艘船造价1.88亿~2.04亿美元,交易总额7.51亿~8.16亿美元。以上价格均包含船舶升级设备金额。
据悉,这是万海航运2024年官宣的第二批新造船订单。加上本次新下单的8艘新船,最近两个月,万海航运已公布了28艘新船订单。
2024年8月12日,万海航曾宣布两笔新造船订单,合计20艘集装箱船,包括12+4艘8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以及4艘87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总价值最高达25.06亿美元。该系列新船预计于2027年第三季度至2030年第三季度全部交付。
万海航运当时表示,订造新船的主要考量是营运长期发展,以及船队汰旧换新。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Alphaliner的统计,截至2024年10月1日,万海航运的船队中,并没有7500~9999TEU、15200~17999TEU型船,新船订单可以弥补这些类型船舶的空白。
针对万海航运这两批新造船订单,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万海航运密集下单造船,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对于新增运力投放,郑静文认为,当前万海航运主要运营亚洲区域内航线,本次大手笔订造新船,不排除有意扩大欧美航线船队规模。
郑静文解释称:“万海航运自2015年退出欧线运营后,再未重返欧线,而16000TEU型船更多地部署在亚欧航线上。开通亚欧航线通常需要10艘船左右,万海航运本次新订造8艘船舶,不排除未来加入由ONE、HMM、阳明海运组成的Premier联盟的可能,与其他班轮公司共同运营亚欧航线,也有可能再下单订造大船,补充亚欧航线运力。”
她进一步表示,万海航运的经营策略偏向保守,与当前24000TEU的超大型船舶相比,其新订造的16000TEU型船并不大,但运营灵活,可以根据不同航线运力需求进行调配。
此外,美线是万海航运的高收入航线,基于当前市场的高运价,扩大运力投入是合理的选择。万海航运手持订单中的20艘8000~8700TEU型船,预计将根据需求,灵活地投入美线运营。
造船价格高 订单不能停
根据克拉克森统计,自班轮公司2021年新船订单运力达到约420万TEU的高峰后,2022年、2023年新造船订单运力回落至约266万TEU、157万TEU,2023年迎来了新船交付期。
而到了2024年,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新造船订单潮。仅前三季度,新造船运力就已达到298万TEU,超过了除2021年外,近14年来所有年份的全年订单量,创有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
作为参考,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一艘15000~16000TEU传统燃料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1.7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8亿美元相比增长4%;甲醇双燃料船新造船价格约为1.95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9亿美元增长3%。
当前,造船价格居高不下,班轮公司集中下单,除了运力“军备竞赛”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做出的应对措施。
郑静文补充说,在2021年订单潮中未下单的班轮公司,原本可能想等新造船价格走低再出手,未曾想造船价格居高不下。核心因素是造船厂产能和船台数量有限。自2021年以来,造船厂产能恢复较慢,并未大规模启用停工造船厂,也并未大举新增产能。
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数据来看,2023年新造船舶交付后,集装箱船运力充足,匹配当下国际贸易对海运业的运力需求。
转折点是2023年11月,胡塞武装针对穿行红海的集装箱船发起武装袭击,此后,苏伊士运河通行商船数量大幅骤减,红海局势下绕航的长期化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增加,这对全球集运市场有效运力、集装箱周转效率和供应链产生持续冲击,集运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郑静文强调,红海危机对航运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始终存在,而班轮公司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超级繁荣”后,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新造船市场,巩固运力储备。
在2023年,由于运价走低,部分班轮公司财报数据不佳。从万海航运2023年财报数据来看,万海航运营业收入约为1002亿元新台币(约合32亿美元),同比下降61%;归属于母公司业主的净利约为亏损58亿元新台币(约合1.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31亿元新台币(约合30.4亿美元)。对于万海航运而言,这样的业绩表现,显然是出乎意料的,也不符合其一贯在外的“绩优生”形象。
好消息是,从最新业绩来看,2024年前9个月,万海航运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新台币1202.6亿元(约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0.2%。仅前9个月,万海航运营业收入已超过2023年全年数据。
再次转好的业绩数据,给予了万海航运扎实的经济基础。
针对万海航运大笔投资新造船,郑静文表示,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此前研究,台湾班轮公司长协合同占比小于其他班轮公司,受现货运价影响更大。虽然当前国际贸易低迷,但海运需求保持强劲、运价利好,现货运价的上涨,给台湾班轮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而,万海航运大手笔造船是合理的运力扩张。
甲醇船舶 布局脱碳
值得一提的是,万海航运的两批新造船订单,分别为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和甲醇双燃料预留集装箱船。其中8月公布的20艘8000~8700TEU集装箱船,也是近4年来最大单甲醇集装箱船订单。
郑静文对此表示,这意味着万海航运在绿色脱碳方面也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实际上,近几年,全球航运业面临脱碳压力,班轮公司先后签下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船舶订单。第一份订单来自马士基,该公司在2021年签下首份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其后有中远海运订造12艘24000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欧洲船东(消息称是达飞集团)订造了12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ONE订造12艘13000TEU甲醇动力集装箱船。
此时万海航运订造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无疑也是为未来的船舶淘汰替换做好了准备。
此外,根据Alphaliner最新运力榜,截至2024年10月29日,万海航运集装箱船队运营运力为123艘、530,194TEU,排名全球第十一位。此外,加上最新下单的8艘船,其订造运力达到30艘、308,339TEU,占运营运力的58.2%,这一比例超过全球运力排名前十的所有班轮公司。
待订单运力交付后,万海航运的集装箱船队运力将达到153艘、838,533TEU,船队规模或将超过以星航运、阳明海运,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九位,成功跻身前十位。此外,万海航运自有运力占比为97.3%,以星航运为8.6%,阳明海运为43.2%。在三家班轮公司中,万海航运的自有运力占比最高。
如果按照现在的联盟格局和运力,万海航运已经跨过了加入某一个联盟的硬件要求。此前,在2M联盟宣布终止运营时,业界猜想万海航运是联盟拉拢的对象之一,但是,过小的船型限制了其在任何一个联盟发挥作用。而最新的这笔订单,或将补上万海航运加入联盟的最后一块“短板”。
综合上述原因,万海航运此时订造大船,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