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
导语:法国无论是将征收特别贡献税还是修改吨位税,都将给达飞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
法国政府在2024年10月公布了2025年预算草案,计划对大约450家营业额超过10亿欧元的公司征收“特别贡献”税,同时瞄准了现金充裕的航运企业,其征收门槛为营业额5亿欧元或以上。由此,达飞集团成为唯一一家被列入征收“特别贡献税”的航运类企业。
同时,作为航运巨头之一的达飞面临着一番挣扎,在暴利税与吨位税之间寻找平衡。
达飞将被征收暴利税
暴利税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74年英国工党政府时期,当时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英国政府对石油公司超额利润征收了暴利税。1979—1990年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推进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放松政府管理、私有化、鼓励自由竞争。一大批国有企业被低价出售转让到私人手中,瞬间也让一批私有化的公司盈利攀升。到布莱尔执政时期,面对公众的质疑,英国开始对一些私有化的公用公司征收暴利税。时至今日,英国依然在对能源、电力等行业征收暴利税。
暴利税是针对特定行业取得的不合理的过高利润征税,通过测算投入、费用及利润空间,保证留给企业足够的收入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开支后,计算出暴利范围,并按照一定税率进行征收,主要是为了调控垄断行业的高利润。
疫情期间,达飞或者是出于国家的责任感,或者是未雨绸缪,作为一家法国本土的航运企业,对本国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了优惠。比如,达飞曾宣布,对法国及海外属地进口货柜,从每大箱(40尺柜)优惠500欧元提高至750欧元,惠及范围从14家大型零售商扩展到所有客户,对出口货柜每大箱减免100欧元。对进口货物箱费的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通胀上升的幅度,对出口箱费的减免则提升了法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2022年,法国国民议会就曾讨论,如何对一些超额利润企业征收一种特别税种,也就是暴利税。当时由于议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暂时搁置。马克龙政府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导致各种政治势力再次分化组合。
近来,由于法国政府财政赤字极为严重,预计2024年将达到GDP的6%,政府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在这种背景下,暴利税再次成为讨论的重点。
根据法国政府2025年预算草案,“特别贡献税”征收比例为:2025年按照9%的税率,2026年按照5.5%的税率。照此测算,明后两年达飞需要分别贡献5亿欧元和3亿欧元。
法国政府在10月1日提交给国民议会的政府施政纲领中明确必须削减预算赤字,2025年将赤字控制在GDP的5%,到2029年减少至3%。综合各方信息,达飞恐怕也真的需要为此做出一些特别贡献。
达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é)似乎是为即将到来的额外税收做好了准备。尽管面临可能的挑战诸如脱碳、网络布局调整等,即使心里有多不甘,也要面对当下的现实,甚至还得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利益和社会责任做出贡献。否则,企业的社会形象可能会受损。
达飞的首席财务官显然与鲁道夫・萨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宣称这项税收将使达飞处于一种“竞争劣势”,并透露,这会使该公司在LNG或甲醇动力船舶上的投资受到损害。
在法国新政府预算案的讨论阶段,来自激进绿党的议员提出一项修正案,寻求将达飞的“特别贡献”作为一种永久性制度。如果照此下去,对达飞而言,那就可能是由皮毛之痛上升到切肤之痛了。
理由之一,达飞的现金流还比较充裕,2021年和2022年实现了超过400亿美元的利润,这是法国企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业绩。如果未来两年只是被政府征收9亿美元,所占份额的确不算大。
理由之二,达飞在今年9月斥资高达20亿美元,收购巴西圣保罗港口码头。近年来,达飞也是在不停地收购、兼并中崛起的。例如,达飞对东方海皇(NOL)、法航的收购等均属于大手笔。
理由之三,达飞在赚得盆满钵满后,除了航运、物流领域,还进行跨界收购。如今持有包括纸媒、电视等媒体公司。今年仅收购媒体Alice Media,就斥资15.5亿欧元。
如果仅仅是一次性的特别贡献税,对达飞而言,并没有伤到筋骨。作为一家法国本土的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达飞也是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鼎力支持,才挺过了难关。现在政府有困难,履行社会责任也无可厚非。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达飞涉足物流领域,法国军方物流、巴黎奥运会后勤等少不了政府采购大单。维系好与政府的关系也是应有之义。
更糟糕的一种状况,是把特别贡献税变成永久性税。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都支持把营业额超过10亿欧元的大型海运公司的税收永久化,那无疑会拖累这家以航运起家的集团。
可以明确的是,无论特别贡献税是临时的还是永久性的,势必会影响该集团的财务规划和利润分配,包括对股东的分红、再投资计划和扩张策略。也会对该集团的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面对行业内运力的整体过剩,确定运价、成本控制等必然会受到限制。
吨位税取消?
法国针对航运的特别贡献税,唯独达飞被列入了拟征名单,因为也只有这一家航运企业达到了这样的门槛。鉴于达飞的多业务构成,航运在列,但港口码头、物流业务则被排除在外。
围绕特别贡献税一并讨论的是变更吨位税。法国的标准公司税率为33%,由于吨位税制度,法国议会有议员在质疑,为什么净利润超过170亿欧元的公司,缴税额约为3.7亿欧元,有效税率仅为2%。显然法国国内有部分政治势力认为这很不公平。
但从笔者的观点来看,即使达飞在疫情期间利润尚可,但大量的盈利并非来自于法国本土企业。这主要是由法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近年来法国能够影响世界的支柱性产业包含奢侈品和时尚产业、航空、制药、核能等,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的价值高,采用空运的较多,这是达飞选择布局空运的原因,作为本土的企业优先服务本国的产业,至于进口方面,即使运价曾经很高,达飞也只是占有一定的份额,不会特别高。
有议员主张把特别贡献税改为永久性税,显然就不懂这种税的性质,只是认准了这个行业很暴利。也有议员提议变更吨位税改为公司所得税,设定营业额低于5亿欧元的公司按吨位税征收,以上的按照所得税征收。
吨位税税率的确不高,这是欧盟成员国的普遍做法,按照船队的吨位而不是实际利润来缴税,这本身也是稳定航运业的一种制度安排,从而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运营。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按照固定的金额比例支付吨位税即可。例如希腊,吨位税甚至都列入国家宪法之中。
根据欧盟的规定,选择吨位税制度的船东必须保持至少25%的船队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EEA)的旗帜下。法国自2003年起得到欧盟批准,允许航运公司以船舶吨位为基础计算税款。这种制度旨在促进增长,激励航运公司留在法国,并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
假如法国针对大型航运公司废除吨位税,对于像达飞这样的航运企业而言,完全可以把船舶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更不用说转移到其他的方便旗国家,诸如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等。
因此,仅仅因为法国自身层面变更吨位税制度,没有欧盟层面协调一致的努力,这种提法乃至付诸实施终究都有些异想天开,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再者,法国执行的制度越严格,就会导致船舶注册外流的情况越发严重,最终也会影响法国的税收收入和航运业。
多方的博弈将会持续
除了业界不时把航运企业乃至联盟定性为垄断企业,关于航运企业的征税也直接关系到这一产业的发展问题。
丹麦马士基集团2021年的实际税率仅为0.27%,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这使得它成为各种民粹主义者的众矢之的。马士基不管盈利多少,与本国经济的关联性较小,一个人口不到600万的丹麦与人口大约6700万的法国在市场规模、外贸程度上都不太具有可比性。
航运企业在遭受美国打压的同时,也要接受本国的拷问和质疑。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面对这两年的高额利润,很多人忘却了这一行业的周期性,韩进走向破产的过程就是一个明证。
法国无论是将征收特别贡献税还是修改吨位税,在某种程度上,都将给达飞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一个企业决定斥资拓展业务,肯定是受到了业务前景的吸引;当自己的收入被强制征收时,则是另外的情景。作为航运巨头,从净利润来看,达飞在2019年也曾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盈利17.55亿美元,2021年、2022年一路高歌,但2023年就骤降了85%。
特别贡献税已是板上钉钉了,是两年还是永久化?吨位税会变更吗?相信达飞也会认为很棘手。
*作者单位系石家庄铁道大学管理学院